嫦娥四号奔月!请看这位中国科大人从木讷少年到探月总设计师:他走出大山送“嫦娥”上九天揽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协改革进行时 Author 改革君
超燃!100秒回顾中国探月征程
12月8日2时23分,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3、2、1,点火!”
伴随着巨大的火箭轰鸣,
肩负着亿万中华儿女的探月飞天梦想,
嫦娥四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
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
在这场漫长的探月之路上,
离不开我国无数科技工作者的坚守与付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甚至可以说只要谈探月工程,
吴伟仁的名字就必会被提起。
2010年6月,
他接替著名航天技术专家孙家栋,
出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2015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但细观这位大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你会发现,
也许用“大器晚成”比用“天才”会更贴切。
65年前,
吴伟仁出生在四川省平昌县
一个大巴山深处的小村庄。
他在家排行老大,有三个弟弟两个妹妹。
每天放学后,他不是去给生产队放牛,
就是去割草帮父母挣些工分,好在分口粮时
多分一些,跟同龄的小伙伴相比,
吴伟仁要显得早熟、懂事。
别的同学都喜欢下河摸鱼、
上树掏鸟窝,而他则有些“闷”,
话语不多,甚至总是慢吞吞的。
上课时老师喊起立,同学们噌地一下站起来,
他却不慌不忙地从板凳上起身;
喊坐下,他也是最后一个屁股落凳。
但是从小学到初中,吴伟仁
一直牢牢“占”着学习委员这一职位,
成为很多家长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1971年高中复课,
吴伟仁进入平昌中学就读。
他出色的组织能力也渐渐显现出来,
相继担任了校学生会主席、团委副书记。
当时学生还要到工厂和部队搞慰问演出。
吴伟仁领命之后,总是想方设法搞得有声有色。
频繁的社会活动从未影响他的学习,
每天教室里最后熄灭的那盏煤油灯,
一定是吴伟仁的。
完成两年制高中学业后,
由于当时尚未恢复高考,
吴伟仁回到得胜镇独柏村老家。
刚刚放下书本的他被村民举荐,
担任独柏村4组的生产队长。
短暂的茫然过后,
他调整心态迅速进入角色,
带领大家修集体猪圈,
发动老百姓采集野草制作土农药,
用草皮烧草灰制作土肥料,
都有很好的效果。
直到今日,
得胜镇有不少人都知道吴伟仁
当年“步行40余公里买钉子”的故事。
当时生产队里要建集体猪圈,
吴伟仁跑前跑后,砖石、木料都准备好了,
独缺钉子。那个年代钉子属特供商品,
在镇里是买不到的,心急如焚的他决定
到42公里外的县城去试试运气。
那天下着小雨,
吴伟仁穿着一双解放鞋大清早就出了门。
步行8个多小时到达平昌县城,
挨家挨户地问,结果还是没买到钉子。
实在没有办法,他找到和自己
关系不错的一位老师帮忙,
老师又找到县里的一位领导。
领导考虑其为集体修建猪圈的特殊情况,
开了“后门”为他特批了十斤钉子。
眼见天色已晚,老师要他住下来第二天再回去,
但吴伟仁想赶快回去修建猪圈,
抱着钉子又往回走。
不少人至今这样认为,
正是由于他踏实肯干,一年半的
“生产队长”经历给他加分不少,
这和他以后被推荐读大学有直接关系。
命运的河流在1975年拐了个弯。
这一年,
吴伟仁被推荐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书。
他放下锄头,卸下生产队长职务,
告别父老乡亲,沿着那条弯弯曲曲的村道,
走出大山去追逐自己的飞天梦想。
小时候,父母讲的
那些月亮传说,在他的心中
根植了某种神秘与美好的情结。
从木讷少年到“生产队长”,
再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40多年光阴荏苒,当年的翩翩少年
逐步成长为我国航天科技的领头羊。
“我是一个很平淡的人,
但是我从事了一份不平淡的事业。”
吴伟仁自我介绍时总是这样简单明了,
将注意力全都放在了深空探测上。
“探月工程是一项和平利用太空的事业。”
他坚信,在不远的将来,
我国探测火星、金星是完全有可能的。
视频、长图来源:央视新闻
文字整理:科协改革进行时
来源:科协改革进行时(微信号:kxgg_2016)
▶人民日报头版&央视新闻联播 | 中国科大研制成功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具备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科大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院长刘明院士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陈仙辉院士获2019 TWAS物理学奖
▶他,是中国科大创始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在这个国庆日,央视讲述他心有大我,以身许国的英雄事迹
▶央视新闻:倒在学术报告台上的科学家——致敬中国科大杰出校友王焕玉教授
▶党中央拟表彰百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三位中国科大人入选公示名单!